年级
高二
学科
社团
授课周数
10
课时
1
教师
周颖
备课组长
教学
要求
1.生命观念
(1)通过学习鸟类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,了解鸟类身体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,拓展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。
(2)通过学习鸟类适应生态环境的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,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,拓展培养学生的进化与适应观和稳态与平衡观。
2.科学思维
(1)通过对科学发展史的学习,掌握将生态社会与人类社会联系的迁移能力。
(2)从个别到一般,锻炼了提取、概括和总结的思维能力。
3.科学探究
(1) 通过学习课外知识,动手操作,探究鸟类的特点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。
(2) 通过学习常见的鸟类的特征。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、鉴别鸟类。
4. 社会责任
(1) 通过学习鸟类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,形成生态保护意识,参与环境保护实践。
(2) 关注涉及生态学的社会话题。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。
措施
1、精心设计教学案,引发学生积极思考、观察大自然。
2、互动频繁,选材精心,使得社团寓教于乐,补充课堂。
日期
预定教学进度(包括阶段、单元练习)
组内公开课
9.1~9.14
处处闻啼鸟
9.15~9.30
怡情观鸟行
10.9~10.22
鸟类的形态结构
10.23~11.5
鸟类的生理特征
11.6~11.19
鸟类的生态适应
11.20~12.3
鸟类的分类及代表鸟种
12.4~12.17
笼鸟的养殖与鸟类救护
12.18~12.31
鸟类与文学
1.2~1.15
鸟类与社会
1.16~1.24
鸟类与我们